sunny Mall

註冊/登入會員
會員中心
訂單查詢
結帳
購物車
SunnyMall購物網
    德國統一日 2013-06-29

歷經40年的分裂狀態,兩德在人民的期盼及國際社會的支持下,以不到一年的時間進程,在1990年10月3日正式宣布統一合併;但是艱困的任務才於焉開展:截然不同的經濟體制,意識型態的差距,加上共產統治時期留下的種種弊病,在在使得東德欲振乏力。

根據德國國際新聞社報導,其中對雙方都造成巨大衝擊與影響的,莫過於經濟體制的改變。

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發起戰爭的罪魁禍首納粹德國成了戰敗國,因此被當時的「四強」分區佔領。其中英、美、法三國聯軍佔有西半部領地,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(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,簡稱西德),俄國則控有東半部,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(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,簡稱東德),兩德於1949年正式分裂,首都柏林也被切成兩半。

此後東德在共產主義與中央計畫經濟的體制下發展,屬於華沙公約組織的一份子;西德則採取民主法治與自由市場經濟體制,並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(NATO)。兩德不僅在政治、經濟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立場,連使用的貨幣也不相同。

隨著時間過去,東德在各方面的發展都顯露疲態,遠遠落後西德;侵犯人權的案例更是層出不窮,採用高壓秘密統治的結果,許多人紛紛想盡辦法逃亡至西德;為了杜絕逃亡,1961年東德更在柏林砌立起著名的「柏林圍牆」。

柏林圍牆.jpg

柏林圍牆-3.jpg
到了戈巴契夫掌權的時代,俄國開始推動一連串改革,鄰近國家紛紛跟進,獨有東德政府不為所動。1989年群眾紛起暴動抗議,之後統一進程便如同滾雪球般,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展開。

分析兩德如何能以不到一年的時間,完成統一大業,除了兩德多數人民的期望外,雙方政府展現了無比的誠意,還有「四強」的支持,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。1990年10月3日兩德正式宣布統一,也象徵了冷戰時期的告終。

統一之後的首要任務就是拉近兩德之間的經濟差距;然而這個工作卻遠比想像中的困難。東德在共產集權經濟時代養成了浪費資源、不切實際的工作方式,機械廠房老舊,冗員、缺乏競爭力等問題,如何能在造成最小傷害的情況下改善,並非易事;加上共產時代的宣傳策略,造成了蒙蔽事實的假象,東德的情況其實比西德所預想的要惡劣得多。

最直接簡易的方法,就是給予金援。統一後1年的時間內,由西德流往東德的援助資金就超過1千億馬克(約1兆4千億台幣),還不包括私人投資。這個數字代表了平均全德國每人可以拿到6000馬克的補助,而且這樣的援助計畫將持續4年,由東德逐年增加稅金進行部分償還。

即使如此,東德的經濟並沒有馬上好轉;不僅因為經濟體制沉痾,也因為缺乏有效率的行政體系來善加運用這筆經費。改革,不僅僅是單方面的,而是全面的,牽涉所有社經、政治層面,影響所有人民生活的。

在這段時間之內,國內不時出現各種不和諧的聲音:德西人認為德東人不夠好、不夠努力;德東人覺得受到過多的壓力。主其事者只能呼籲:統一代表了互相分享與進步;但這不是幾個月,甚至不是幾年之內所能達成的事。

德國也的確不負眾望。統一之後的德國面積35萬7,000平方公里,人口將近8千萬,是歐盟(EU)中面積第三大、人口最多的國家。這樣一個國家,不僅成了東歐和西歐之間的橋樑,更為許多正在改革中的東歐國家創造出新的希望。

10年之後的今日,回頭再看德國統一之後的努力與奮鬥,也許還有許多問題尚未解決,包括共產時代遺留下來的官僚體制、有待私人化與徹底革新的企業、被污染與破壞的環境,以及堆積如山的待平反冤獄案件;但是德國的成就也不容忽視。曾經一度是世界最著名光學儀器的產地,豐富的自然礦藏,以及旅遊資源,都是德國可供利用的資本;在世界經濟普遍走下坡的今日,面對國內種種問題,德國依然能夠保持穩健的發展,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了。


 

現仍有少部份還未拆去的圍牆,這是各國的藝術家在這裏的創作
 
柏林圍牆-2.jpg
 
柏林圍牆-1.jpg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