盂蘭盆節的來由
盂蘭盆節在日本是僅次於元旦的盛大節日,從公歷8月12日至16日為期四天,是日本祭祀祖先,祈求死者冥福的日子,晚上人們會聚在一起圍成圓圈,伴隨節奏奔放,氣勢非凡的大鼓、三味弦等傳統樂器載歌載舞,這就是盂蘭盆舞,表達人們為那死去的親人能脫離地獄之苦而狂喜的心情。
為什麼日本人的盂蘭盆舞,會表達這樣一種心境,從而演變成了德島的狂歡節呢?據說盂蘭盆節的習俗是在日本飛鳥時代由中國傳入日本的,不過中國早因文革的原因在民間基本消失了,這個節日其實來源於古印度,釋迦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叫目鍵連的慈悲救母的故事。
「盂蘭盆」是古印度語的音譯,「盂蘭」為「倒懸」之意,表示在地獄受「倒懸」之苦,「盆」即「救器」,解救受苦靈魂脫離地獄之苦的法器。傳說當年目犍連是釋迦佛的一個神通出得非常豐富的弟子,被釋迦佛贊為「神通第一」。他出家前就是一個大孝子,母親過世後,他惦記著母親,便運用天目神通找尋他的母親,發現母親被降「餓鬼道」飽受飢餓之苦,瘦如皮包骨,因而痛徹心肺,立即運用神通把飯食盛入缽中運到母親跟前。
誰知食物一入口中,便化成了火炭,無法食用。他悲痛萬分,只好向釋迦佛請求解救之法,釋迦佛向他明示善惡因果:因他母親生前心地不善,造下罪惡,惡業須以苦刑償還,僅靠目犍連一人的功德無法替他母親承受業債,須四方眾僧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持誦佛經,做法會開啟他母親的善心,並供美味百果敬佛供僧,方能救出他母親,並教導他要捨去私情,將慈悲之心恩澤生生世世的父母,以至擴大到天下眾生,以對今世之母的心去對待天下所有受苦的眾生。
果然目犍連以此法救出母親。從此農曆七月十五日成了佛教法會的日子,在中國因其孝行的教諭作用而在梁武帝時開始盛行,繼而傳入日本。
這個故事十分有趣,不僅告訴人們善惡有報,還深刻地指出誰任憑有天大的本事,也不能毫無條件地解除一個人自己造下的惡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