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是春秋末期最偉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與政治家,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。9月28日是至聖先師孔子的生日,為了感念孔子的貢獻,緬懷孔子的事跡,所以孔子誕辰被訂立為教師節。
孔子名丘,字仲尼,在二千五百年前 ( 西元前五五一年?四七九年),生於魯國(今山東曲阜),他的祖先是宋國的貴族,他三歲喪父,由母親獨立撫養,在一個貧苦而平凡的家庭中長大,曾經做過管理倉谷、牛羊的記帳員。
孔子十五歲即「志於學」。曾說:「三人行,必有吾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」孔子十分好學,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;因此奠定了他深厚的學問基礎。
孔子「三十而立」,開始授徒講學。凡帶上一點「束修」的,都收為學生。如顏路、曾點、子路、伯牛、冉有、子貢、顏淵等,是較早的一批弟子。他教導學生的只是日常問題的解答,以及闡明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。
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在教育三千弟子,身通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六藝者七十二人。他致力教育,學不厭、教不倦,主張「有教無類」的態度和「誨人不倦」的精神深受後人景仰。
春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動盪不安的時期,社會失序,道德淪喪。有鑑於此,孔子乃周遊列國,提倡道德與倫理,並闡述中國古聖先賢典籍;孔子努力奔走,到處講學,希望能夠實現他的政治理想。
他的學生也分散各國遊說諸侯,宣揚孔子學說,到了戰國時代,孟子更發揚光大,因此奠定儒家學說的理論基礎,也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礎。
孔子將學生視如己出,孔子死後,眾弟子都為孔子服喪三年,子貢還在孔子的墓旁築房子,住了六年才離開,可見孔子與學生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!
1939年教育部通令全國將孔子誕辰八月二十七日訂為教師節;後來經歷數及考紀專家將孔子誕辰換算為國曆應為九月二十八日,於是便改用九月二十八日為教師節了。
每年教師節,各地孔廟隆重舉行祭孔大典,表達對孔子無上的敬意。各級地方政府也舉辦了「慶祝教師節大會」,分別頒發資深及優良教師獎狀,以表彰教師們對社會的貢獻。@*
教師節的由來
作者﹕陳文敏
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
祭孔大典 資料來源-網路
祭孔大典,均在天將破曉時舉行,鐘鼓奏鳴、琴瑟悠揚,給人一種莊嚴而嚴肅的感覺。
典禮開始,由五十四位穿瑰玫紅長袍紮藍腰帶的樂生,及三十六位(或六十四位)穿鵝黃長衫束的綠腰帶的佾生,分別由執摩和執節的人引導,從大成殿兩側升階,登上殿廊及露台;接著執事的人、糾儀官、陪祭的人、分獻官和正獻官,隨著引贊就位。
當大成殿對面兩側門「啟扉」後,經過「瘞毛血」的儀節及迎神禮,祭孔大典正式隆重奏樂祭獻---上香,行初獻禮、分獻禮和終獻禮。等到接福酒、福胙,以及捧竹帛到瞭望所時,佾生就開始跳舞。
在典雅,平和、莊嚴的禮樂中,完成祭孔大典後,觀禮的民眾會爭先恐後地去拔祭典所用三牲---牛、羊、豬的毛;據說:此時拔取的毛有增長智慧的作用,所以又稱「智慧毛」。
資料來源 : 來至網路 本文章純屬知識 未涉商業用途 ,如有侵權請告知,立即刪除。